宿迁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是学院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决定着学院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水平。宿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新型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如何根据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如何强化专业建设以彰显学院专业优势和特色,是关系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就目前我院专业建设的现状看,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专业(不含方向)23个,已投入招生的20个专业(不含方向),“十二五”期间,我院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专业发展不均衡,专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专业建设水平不高的问题,院级重点专业建设内涵、特色及辐射作用有待加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有待开发。另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结构有待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专业资料等硬件设施仍显不足。

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学院专业建设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规模提档升级相匹配,加快学院专业建设步伐,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院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及教育部、江苏省政府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理念。本着面向社会市场需求,紧贴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和调整专业布局,协调推进,突出特色,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将专业建设规划与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标准、以高薪就业为目标”,以主动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出发点,以主体专业建设为龙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夯实办学基础,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

十三五期间,通过持续的投入与建设,使我院的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水平显著提高,专业与课程建设在省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最终使我院成为江苏省内实力较强,专业特色更加鲜明的院校,努力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专业建设要以“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为思路。“十三五”期间,我院专业建设具体发展思路为: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内涵,提高品质。

三、主要措施

(一)合理调整专业布局,科学构建专业体系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强化专业带头人培养,产学研协调发展,规划建设课程体系,着力强化实践实训教学,形成一些教学研究成果,继续促进传统特色专业创新发展,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建设新的高水平的特色专业,使得我院办学优势更加明显,进一步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十三五”期间,按省级特色专业标准建设2-3个优势特色专业,争取跨入省级特色专业行列,建设3-4个院级特色专业;结合本院各系部的专业特色,建成相应的特色专业群。

(二)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抓好特色专业建设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宿迁乃至江苏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十三五”期间,新增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高职专业,调整部分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依托集团和学校专业自身优势,夯实办学基础,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现有专业,学院将重点建设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建筑工程专业群,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核心的汽车服务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营销专业群。新专业建设上,充分发挥八维信息集团在移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传媒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网络安全与运维工程等专业领域形成优势与特色。主动适应互联网、大数据迅猛发展的趋势,增设互联网金融、软件技术、网络营销、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智能产品开发、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等专业,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专业体系,建设3-4个信息类专业群,并在“十三五”期间建设成为学院的优势与特色专业群。

(三)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

建立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的运行机制,以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为依托,整体推进与行业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合作,将企业资源、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资源

按照专业群内共享和“理实一体”的原则,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校企共建真实、仿真的项目教室和现场教室,确保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实训室。学院在十三五期间,计划投入500万以上,用于特色专业群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修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为突破点,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第一,按照“基于岗位职业活动,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以能力递进构建课程体系、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理念,通过校企共同开发,将龙头专业所有专业课程和其它专业的核心课程建成基于微课的网络在线课程,形成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行业、企业培训于一体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第二,通过中高职衔接、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衔接研究,在特色专业群中各建设一个以上的中高职本科衔接项目,探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争取成功申报省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或项目8项以上,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省级、院级品牌专业为试点,建成省内先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面向学生开发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2.加强教学资源库和学习平台建设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基本覆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集团和校外共享;建设覆盖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微课程;引入行业企业参与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新课程开发;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课程建设,并实现共享;积极参与国家或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按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标准建设3~4门课程,建设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完成20门院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任务。

3.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能课程建设,校企共同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手段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同时采用微课形式,将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新技术课程建成融培养专业技术与技能、职业核心能力于一体的项目化网络在线共享课程,促进课内、课外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不断提高。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结合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平台,提高教师资源建设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5.健全教材建设与管理

建设一批品牌专业主干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建设核心课程立体化教材;争创达到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选题标准的教材1部、达到省级精品教材标准的教材3部,遴选院级精品教材10部,省级品牌和院级品牌专业所用教材基本形成国家、省和学院的三级精品教材体系。

积极利用中高职衔接平台,开展中职、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研究,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到十三五末,建设中高职试点专业6个,并能在相关专业中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为了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形成有计划有步骤、持续有力、长期有效的思路和统筹规划部署,全面做好全院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工作,学院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各系部建立专业带头人和责任人负责制具体落实专业建设整改措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规划责任分工,为专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障

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我院教育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为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制度保障,保证专业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三)人才保障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进、培养、聘用”并举的方针,制订相关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校任教,聘用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或实践课教师,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有计划地鼓励和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训,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将青年教师实训计划及其落实情况将作为特色专业检查验收的必要内容之一。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群开展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结构优、业务精的专业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完善我院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建设责任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培育优势特色专业,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我院实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制度。每个专业设一名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负责起草本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拟订或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具体执行培养方案,组织开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和科研工作,抓好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开展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扩大社会辐射作用和影响。

完善教职工激励和考核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业绩考核办法,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将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四)经费保障

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经费投入向教学倾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特别是实验实训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立与地方政府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努力争取省、市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办学经费来源,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逐步加大,提高内涵建设经费投入力度。重点加大对优势和品牌专业群建设的投入,对学院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及时安排到位,专款专用,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